【轉貼】~以下這篇是刊登在台北市補習教育協會今年3月號的會訊,請大家指教:

「課綱」應有的態度

當一個新的課綱上路之後,就應該立刻啟動對這個課綱的修正作業,這才是「與時俱進」、「跟上時代」,而不是永遠以「多元學習」一句話來應付所有的質疑。

這是因循苟且,不負責任的作為。隨時修訂課綱是避免沉淪的必要做法。

108課綱的結果是「強化」了學生還是「弱化」了學生?

111年度,首屆108課綱學生考進大學,112年頂尖大學理工學院就傳出了災情。

天下雜誌在112年5月23日的一篇報導中指出:「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和「微積分」這三項學科與前一屆學生相較明顯下滑。

該文章說:「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指出108課綱新生的基礎學科成績有弱化趨勢,微積分與普通化學尤其明顯,「有的學院平均GPA(學業成績平均點數)甚至跌超過20%」。

他進一步比較,上學期微積分的課程中,電資學院新生的平均成績比較去年同期低了9%,部份學院跌幅更劇。」

該文進一步指出:「事實上,清華大學也出現類似狀況。

清大理學院院長牟中瑜觀察,兩屆學生在普通物理上的成績沒有明顯變化,但微積分與普通化學都有明顯下降。以普通化學為例,不及格率從26%升到33%,一口氣多了7%的人不及格。」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兩所台灣頂尖大學的學生,頂尖大學都出現這種現象,不禁令人擔憂,後段學生會低落到何種程度?在目前台灣大量缺工的條件下,只靠頂尖學生是撐不下去的。我們需要的是成績普遍的提高。

更令人擔憂的是,第一屆108課綱的高中生只受到3年的影響,就有如此大幅度的落後,等到114年,當年就讀國一的學生進入大學,不知會是甚麼樣的慘況?

數學是科學之母,台大的微積分是統一命題和考試,兩個年度的考試都是經過調整的,成績應該相去不遠,這種落差顯現了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是不是基礎理工學科產生了「弱化」和「淺碟化」的現象?這對台灣未來的工業導向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引以為傲的電子、石化、和半導體將何去何從?沒有優良的工程師,這些榮光將何以為繼?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投書媒體,表達對108課綱的憂心:「我認為,對於未來有志朝數理及工科等領域發展的學而言子,高中的基礎數理教育若學習時數不夠、課程深度不足,必影響紮根,導致未來的科技人才素質降低。」

數理科時數不足,卻對AI夸夸其談;英文課減少,卻高喊雙語政策。奇哉怪也,這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國家。

我們也有看到一些贊成108課綱的意見,但是都不外乎「很快樂」、「很有趣」、「很容易」、「敢提出問題」這樣抽象化的形容詞,並沒有看到像台大清大這樣具體的統計數據。

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重視「基本功」,不只是理工生化這些科目需要札實的基礎,社會人文應該同樣受到重視。

除了基本的邏輯推理、辨別是非、認清好壞之外,也要有對國家政策、經濟成長、地方財政有最基礎的認知,這才是「課綱」要追求的方向。

如果「課綱」只是向下沉淪、媚俗討喜,甚至抹煞歷史、扭曲觀念,偏頗解釋,將來受害的必然是下一代,而下一代是台灣未來的希望所繫,他們若有不正確的國家治理、經濟興衰、方向取捨等等觀念,或者一昧的夜郎自大、井底觀天,每天自我陶醉、自我麻木,一點點小小成就就自以為「讓世界看見台灣」,這是多麼可怕的自我閹割。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課綱」如果拋棄已有的深厚歷史,就是切除自己的臍帶,我們的子孫不但無以知興替,也無人物可以明得失。

歷史不是只有興盛與敗亡,不是只有典章與制度,歷史人物才是串聯文化的要角,人物本來就充滿了正向反向各種面向,研究歷史的樂趣就在這裡,

至於從哪個角度判斷,全看個人的取捨,這不是求知的快樂嗎?而課綱卻硬生生地把「樂趣」轉為「無趣」。

一昧追求淺碟式的教育,缺乏基礎必備的訓練,那就是自尋滅亡。

例如要求英文課本加入「辦桌」、「媽祖繞境」、「蘭嶼飛魚季」以便於向外國人介紹台灣的在地特色,這是笑話,不必!這些東西只需要導遊懂得就行了。

我們出國留學的學生不需要知道這些,因為外國學生所在意的是能不能搶到「泰勒絲」(Taylor Swift)演唱會的門票,能不能在舞會上大展身手,能不能買到「超級盃」的座位,即使是買到「流鼻血」的角落,也會興奮好幾個月,絕對不會想要了解甚麼是「辦桌」。

如果我們的學生搶著跟人家說「辦桌」是甚麼,會遭到白眼的。

留學的目的是融入外國文化,學習新知,「師夷之長」,不是抓著人家說我們的「媽祖繞境」有多麼盛大,老外會覺得你精神有問題。

多談一談你的滑雪技巧、足球知識、球員特色、參加音樂會,聽一場古典演奏,保證比較受歡迎。

最近,北一女老師「振聾發聵」的「驚天一呼」,激起了眾多的迴響,在她的呼籲中,「國文」受到再度的重視。

但也引起反對者的無理撻伐,這證明了我們缺乏改革之心,沒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擔不起對當政者的批評。

當然,這也讓人不禁擔憂與「雙語政策」一樣,108「課綱」另有居心。

在國高中教科書上,我們只剩下「當代史」。

「近代史」與「中古史」都不見了,也就是說台灣是「橫空出世」,如孫悟空一樣從石頭縫裡蹦了出來。

所有的豐富的文化背景都不見了,所有的悠久歷史也不見了,我們沒有傳承,沒有歷史連結,沒有承先啟後,沒有傲人的文化。

嚴格說來,課綱的唯一目標就是「消滅從前」,成為一個無根的國家,我們的後代會成為「不知從何而來」、「不知將要何去」的漂流世代,如浮萍一般自生自滅。

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會不重視自己的「根」呢?恐怕只有台灣,這真是一個不正常的國家。

我們擔憂的是,教育部對於爭議的回答每次都是「多元學習」、「適性揚才」、「國際接軌」、「素養」這些不作為的、制式的答案,不管教育部唱甚麼高調,總是不能讓學生的程度一落千丈吧?事實已經擺在眼前,還要自我陶醉到何時?
過去 31 日間
6 回のレビューがあります
この情報に 0 件のリプライがあります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utomated analysis from ChatGPT
The following is the AI'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is message, which we hope will provide you with some ideas before it is fact-checked by a human.
這則訊息中有幾個地方值得閱聽人特別留意或懷疑: 1. 文章中提到的資料來源是否可靠?是否有其他來源證實這些資訊? 2. 文章中對108課綱的評論是否客觀?是否有偏頗或主觀的言論? 3. 文章中對教育部的批評是否有充分的事實依據?是否有其他觀點或資料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看法? 4. 文章中對於教育政策的評論是否有深入探討?是否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解決方案? 5. 文章中的言論是否帶有情緒色彩或偏激言詞?是否有客觀客觀分析? 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地方,以確保對訊息的理解更全面、客觀。
Cofacts の LINE 公式アカウントを追加する
Cofacts の LINE 公式アカウントを追加する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