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應落入「疫苗民族主義」陷阱
黃柏彰:台灣政府最高決策者堅持繼續「護航」成效未受驗證的台灣自產疫苗,甚至排斥抗拒國際疫苗的大規模進口,越發引發各界質疑和反彈。

請使用文章頂部或底部的共享按鈕來進行共享文章的鏈接。未經允許複製文章內容分享給他人是違反FT中文網條款和條件以及版權政策的行為。發送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以購買其他權利。有關更多訊息,請訪問http://www.ftchinese.com/m/corp/copyright.html。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2753?full=y&fbclid=IwAR0XW0NzQbE2UF1dalNNPD4ls2g6rwLmtnDDhNyK177WzczBFQZPVit_Q3Q



更新於2021年6月7日 08:06 黃柏彰 為FT中文網撰稿
在致命傳染病四處蔓延的嚴峻疫情當下,一個政府的首要政策目標應是:A)儘快拿到最多經科學驗證有效的疫苗供人民施打,還是B)為突顯尊嚴而扶植吹捧成效尚未經驗證的自產疫苗,甚至為了「自產優先」而排斥國外研製已被科學驗證並普遍接打的疫苗呢?
其實從公共政策學角度,A或B並沒有一定對錯,只是價值觀的取捨,但不同政策選擇就要付出不同機會成本,而後者的可能後果就是造成疫情無法控制、更多人染疫死亡。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台灣政府基於自身防疫成果「上半場」良好而信心滿滿,然而5月疫情失控、社區感染大規模擴散後,台灣的疫苗獲取及接種狀況仍少得慘不忍睹,政府最高決策者卻堅持繼續「護航」成效未受驗證的台灣自產疫苗、甚至排斥抗拒國際疫苗的大規模進口,越發引發各界的質疑和反彈聲浪。
防疫的資優生,疫苗卻少得可憐
根據美國《彭博社》所作的「全球抗疫韌性排名」統計,台灣雖然在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防疫的許多方面表現優越,但接種疫苗的人數佔總人口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卻是倒數前幾名。依據台灣政府統計,一直到6月初,台灣接種的疫苗仍然只有在今年3月通過聯合國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到貨的少量AZ疫苗(AstraZeneca)以及更小一批直接訂購的AZ疫苗,共50萬人接種。佔總人口數的2%。

請使用文章頂部或底部的共享按鈕來進行共享文章的鏈接。未經允許複製文章內容分享給他人是違反FT中文網條款和條件以及版權政策的行為。發送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以購買其他權利。有關更多訊息,請訪問http://www.ftchinese.com/m/corp/copyright.html。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2753?full=y&fbclid=IwAR0XW0NzQbE2UF1dalNNPD4ls2g6rwLmtnDDhNyK177WzczBFQZPVit_Q3Q



為何台灣遲遲無法更快取得更大量的疫苗,尤其是經過驗證防護力最高、在美國最普遍施打的BNT/輝瑞和莫德納(Moderna)?民進黨政府官員持續以直接的指控和間接的暗示,宣稱與德國BNT遲遲無法達成協議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大陸的阻撓打壓,卻沒有提出多少可以證明該說法的證據。
然而,多家台灣主要媒體,如《聯合報》和《今周刊》的調查報導,都曾引述各種細節報導,有台灣廠商早在去年10月就已開始接洽德國BNT,以及其簽約授權的「大中華地區」代理商上海復星醫藥。儘管談判過程和破局的細節眾說紛紜,但多篇報導一致指出,台灣政府衛福部當時願意採購的疫苗數量少得可憐(只承諾一、兩百萬劑)、設下過於刁鑽的授權條件,才是導致一開始接洽的台灣廠商決定退出的最根本原因,而台灣也因此喪失了在第一時間就獲得BNT疫苗的機會。
不惜代價護航自產疫苗
今年5月前,台灣政府獲取疫苗進度嚴重緩慢的問題並沒有引起太多重視和討論,畢竟台灣整體疫情被認為是控制良好,除了戴上口罩外,大家都維持正常的生活,餐廳店家也都人潮來往絡澤不絕。在疫情還似乎控制良好時,台灣大眾對於政府扶植本地公司研發和生產疫苗的政策也基本抱持支持的態度,比如台灣民意基金會3月的民調就發現,有六成九的民眾對台灣自產的新冠病毒疫苗是有信心的。
然而,5月初爆發新一波嚴重的疫情震驚了台灣社會,政府隨即宣布「第三級警戒」,也等同讓大部分台灣人活在半封鎖狀態下,打破了台灣保持一年多的無疫情蜜月期。從5月底到6月初,台灣每日確診數達數百,每日死亡數達若干人,篩檢能量完全無法應付,醫療資源面臨癱瘓,還有越來越多在家者死後才被驗出確診的案例,完全敲碎了台灣維持了一年多「防疫資優生」的形象,嚴峻的疫情也讓疫苗獲取的進展迅速成為島內輿論關注的焦點。
從各種國際公開資訊統計或台灣政府、廠商公開的資訊,完全可以確定的事實是,到6月初為止,幾家台灣廠商研發中的疫苗都還沒完成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更遑論最關鍵的第三期。然而總統蔡英文和衛福部官員毫不保留地宣示自產疫苗將在「7月底全面上路」。政府高層表態護航未經證實有效的國產疫苗,加上台灣在引進國際疫苗方面的龜速進展,引發台灣輿論廣泛的質疑和不滿,甚至懷疑政府有圖利某些本地疫苗廠商的企圖。
在這一波「國產疫苗vs國際疫苗」的激烈爭吵中,台灣政府動用大量宣傳資源、側翼、網紅們吹捧自產疫苗,在社交媒體上散播「台灣產疫苗等於美國疫苗」「美國老爸給台灣原料」等毫無證據的謠言。為了說明尚在等待第二期試驗結果、根本沒有第三期試驗證據可言的自產疫苗效果,民進黨官員甚至捏造了「莫德納、輝瑞等國際疫苗同樣沒有完成第三期試驗」的說法來混淆視聽。
台灣政府和執政黨如此粗糙而與基本客觀事實相悖的宣傳,引發一片反駁和批評。為何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如此重要?許多精闢的分析都解釋過這個基本概念。一個疫苗只有走到第三期、經過分組雙盲試驗過程,一組打疫苗、一組打安慰劑隨機分配,比較兩組的結果發現有顯著差異後,才能在科學上確立「在防止染病或重症死亡上的保護力已被科學性的試驗證明」。
莫德納、輝瑞BNT、AZ、強生等幾支國際疫苗都已做過這個關鍵的第三期大規模、雙盲人體試驗,且都提出「第三階段臨床效果的期中分析報告(interim analysis )」,試驗結果顯示其疫苗有數據上可以證明的保護力,他們也才可能獲得美國等國家的緊急授權(EUA)。「沒有完成」第三期和「根本沒做」第三期根本不能混為一談。
疫苗民族主義
諷刺的是,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最明顯以「國家民族尊嚴至上」力捧國產疫苗、懷疑並拒絕他國疫苗的,其實就是民進黨政府表面上最排斥的中國大陸。
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一般指的是許多國家處心積慮想要儘早「搶到」疫苗來最快控制自己國家疫情,有些國家為了獲取疫苗而搶破頭、有違國際道義的行為。然而,「疫苗民族主義」並非只是不顧一切獲取疫苗的行徑。
中國大陸疫情獲得控制後,幾款由大陸廠商研發的疫苗被政府視為國內外宣傳和伸張國家影響力的工具,一方面發動「疫苗外交」送給與大陸親近的國家,一方面又動員宣傳機器質疑西方國家研發的莫德納、輝瑞BNT、AZ等疫苗。儘管這些疫苗從去年年底開始都已完成關鍵的第三期報告,證明了預防染疫的極高效力,它們仍遲遲無法獲得批準在中國上市。 CNN和其他國際媒體稱這些情形也都屬於「疫苗民族主義」。
若單純從公共健康、亦即「人命優先」的角度出發,一支疫苗的研發與生產國家為何,與其效力並沒有關聯。要證實一支疫苗是否有效力,必須經由有科學性的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並公開試驗數據讓外界檢驗。無可否認的事實是,莫德納、輝瑞BNT、AZ、強生等國際疫苗,和中國的國藥集團、科興疫苗,都已有充分的第三期試驗數據證明其效力。而台灣幾種自產的疫苗都還在第二階段,根本沒有足夠科學證據證明其效力。
台灣疫苗政治化的長遠後果
更令人擔憂的是,任何把疫苗的好壞與國家民族尊嚴等政治因素掛鉤的宣傳,其實都會打擊大眾對疫苗的科學性信賴程度,最後破壞疫苗的整體接受度,導致部分人產生「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形成未來可能的防疫破口。自從歐美國家開始大規模施打疫苗後,第一線醫護人員和最危險的老年人口絕大多數都已接種,青壯人口乃至未成年人也開始大規模接種。
以美國為例,每日接種疫苗人數自4月初達到近400萬人的高峰後,便持續一路下滑。當前美國人口還有近一半並沒有接受任何疫苗,而各地藥房、超市都有大量囤積的疫苗找不到人施打,美國政府陸續推出「獎勵方案」鼓勵民眾施打,甚至連搶手的籃球比賽門票都變成打疫苗抽獎獎品之一。這種從「疫苗搶手貨大家排隊打」變成「疫苗到處都是卻找不到人打」的現象,就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可能出自政治、意識形態或其他原因而不信任疫苗,不願接受接種。
台灣民意基金會在4月疫情爆發前發布的民調顯示,當時就有66%的台灣人表示不願意接種政府引進的尚為數稀少的AZ疫苗,顯示台灣大眾對疫苗的猶豫程度完全不亞於、甚至可能超越歐美國家人民。可想而知,如果台灣政府堅持繼續把疫苗問題政治化,用政黨力量護航「自產疫苗」,勢必引發反彈,令部分民眾不願接受台灣自產疫苗(無論台灣疫苗最終實際效果如何);而民進黨的支持者可能更不願接受進口的國際疫苗,最後導致台灣整體疫苗接受度低迷,社區感染遲遲無法獲得控制。
沒有人不想要台灣自己成功研發出有效的疫苗。「自產疫苗至上」政策確實有安全和戰略利益考量的支持,如果台灣真能憑全島之力研發出一個被科學證明有效的疫苗,不須看他國臉色就有疫苗打,甚至還可以出口疫苗搞大外宣,台灣人何樂不為?

請使用文章頂部或底部的共享按鈕來進行共享文章的鏈接。未經允許複製文章內容分享給他人是違反FT中文網條款和條件以及版權政策的行為。發送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以購買其他權利。有關更多訊息,請訪問http://www.ftchinese.com/m/corp/copyright.html。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92753?full=y&fbclid=IwAR0XW0NzQbE2UF1dalNNPD4ls2g6rwLmtnDDhNyK177WzczBFQZPVit_Q3Q



但是,台灣必須面對的現實是,自產疫苗優先的前提是島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受到疫情的即時威脅,可以慢慢等台灣疫苗完成第三期試驗,以證明其效力。然而當下台灣每日確診數百人、死亡若干人,雖然相較一些西方國家在去年疫情高峰期動輒每日死亡數百數千人的慘況還有距離,但多數台灣民眾是否接受「無論如何就是要打到我們自己的疫苗」的立場?台灣民眾能否接受更加慘痛的疫情代價?這恐怕才是台灣主事者應該回答的問題。
註:黃柏彰,獨立記者,台灣民意基金會兼任研究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過去 31 日間
0 回のレビューがあります
この情報に 0 件のリプライがあります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Cofacts の LINE 公式アカウントを追加する
Cofacts の LINE 公式アカウントを追加する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