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へのリプライ
E間違いの情報が含まれています と考えています
E さんのリプライを引用しています
根據香港作家、文學評論家馮睎乾2023/10/3文章:

事緣北加州華人最近辦了個祭孔典禮,蔡英文總統特地為大會題詞,寫了「明德止善」四字,結果慘遭作家張大春先生揶揄。張大春在Facebook帖下留言,把蔡英文那四字題詞解作「明白道德(說說吧),別幹什麼好事」,下面還有一群台灣網民爭相取笑。看着此情此景,我不禁為中華文化的衰亡而悲哀。

「明德止善」四字,相信中學生也知道是來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張先生當然也知道,但他似乎認為:(一)「止於至善」不能縮寫為「止善」;(二)「止善」只能解作「阻止行善」。

「止於至善」縮寫為「止善」,當然完全沒有問題。台灣教育部辭典已收錄「明德止善」一語,例子取自《西遊記》,但有些鑽牛角尖的人認為這例子跟《大學》無關。好吧,我就舉一個絕對有關的例子。

南宋理學家黎立武寫過一本《大學發微》,裏頭不知用了多少次「止善」,以下見於開首一段:「大學之道,其要有三:曰『明明德』,曰『新民』,曰『止至善』。申之以知止,又申之以於止知其所止者,所謂致其知,知之至也。是知『止善』為三要之基⋯⋯」

宋人王旭有首〈止善堂〉詩,其中有云:「名堂以『止善』,善外俱無求。我德自此明,新民功亦優。還應有餘慶,永為斯堂留。不愧《大學》篇,芳塵映千秋。」「止善」作「止於至善」解,尚有其他例子,懶得引了。不知道中華文化代言人張先生,要不要也順便嘲笑一下王旭、黎立武等古人呢?

至於說「止善」解為「阻止行善」,也不是不對,但須考慮上文下理。例如《淮南子.齊俗訓》有個故事說,子贛(即子貢)行善而辭賞,是「讓而止善」,這兒「止善」就必須解為「不鼓勵行善」。但《大學》「止於至善」的「止」,鄭玄的注早已寫得清清楚楚:「止,猶自處也。」所以「明德止善」四字連起來讀,任何識中文的人都不會解為「別幹什麼好事」的。

References

馮睎乾 2023/10/3
https://www.patreon.com/posts/gen-yi-wei-zhong-90240872

黎立武-大學發微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7903

王旭-止善堂
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authorv_f4b261aa2fb6.html

大學發微本旨 : 大學發微本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大學發微本旨》[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1 妻2 3 聖人一貫之道在易大學中庸大學中庸雜於禮書自漢以來諸儒未有能識之者宋河南一程夫子實始挈而出之於是盂氏子投後數干百年不傳之道統粲然複明於天下偉哉子貞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閒也二書書高旨遠辭密義微讀之者固未易窺其涯淚自考亭四書出學者奉持信受如讀成律或莫知其何為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7903

王旭簡介_的詩_生平_介紹_詩詞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王旭(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264年前後在世),字景初,東平(今屬山東)人。以文章知名於時,與同郡王構、永年王磐並稱“三王”。早年家貧,靠教書為生。主要活動於至元到大德年間。有《蘭軒集》二十卷,原本已不傳。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王旭詩文若干篇,重編為《蘭軒集》十六卷,其中詩九卷,文七卷。與王構、王磐相比,王旭處境最不好,詩文中往往流露出懷才不遇情緒,《古風三十首》集中表達了

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authorv_f4b261aa2fb6.html

内容は以上です by 「Cofacts デマ探偵隊」情報に対してリプライするロボットと協働検証をするコミュニティです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 CC で名前を表示する-同じ方法で 4.0 をシェアする),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